语言成就梦想-让每一个孩子自信流利的与世界对话
137-1299-0429
太阳花之家-儿童潜能开发中心专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教育培训的服务机构

关于我们

控制这三样,让儿童问题行为不再发生~
  1、前提控制(物/人/环境)
  1)概念理解:
  如果一个孩子在剪纸,那么剪刀和纸就是剪纸的前提。
  如果我们不想让他剪纸,那么就拿走他的剪刀或者纸,或者全部。
  前提控制,即对引发问题行为的前提进行消除或改变,从而切断触发问题行为的记忆链条的第一环,达到减少问题行为的目标。
  2)认知前提:
  适用于任何认知水平的儿童。
  3)操作方法:
  对于曾经发生过类似的行为进行分析,找到引发问题行为的前提。
  并在可控范围内,消除或改变这些前提(前提可能不止一个)。
  前提控制的内容包括:物、人、环境。
  案例:前提控制(物)
  小T今年3岁,被诊断为疑似自闭症,目前正在进行干预训练。小T精细动作比较落后,连蜡笔都不会拿。经过一段时间干预后,精细动作能力迅速提升,  于是,他多了一个爱好:画画。
  本来画画是件好事,但是,小T到处都画,墙上,地板上,沙发上,床单上都留下了他的涂鸦。一开始,妈妈觉得小T好不容易喜欢画画了,并未加以阻止,  甚至特意为他刷了一面可以图画的墙面。但是,康复师提示妈妈:在教室里到处乱画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,这个行为需要及时干预,否则,养成到处乱画的习惯就很难改了。
  妈妈觉得有道理,根据康复师的建议,进行了以下干预:
  1) 没收小T一切画画用的笔,只保存在妈妈那里。(前提控制1)
  2) 严密监控小T是否拿老师或同学的画笔,如发现,及时阻止。(前提控制2)
  3) 画画只有在图画本上才可以进行(前提控制3)。
  4) 每次小T在图画本画画时,都给与强烈表扬,让他保持对画画的兴趣。(保留结果)
  很快,小T到处乱画的行为就消失了,而且他依然喜欢画画——只在图画本上画。
  以上案例为我们展示,如何通过控制物,从而改变行为的。物,是我们最容易控制的前提,不让孩子接触到即可。而人的控制要比物的控制难得多。
  关于人,我们能做的前提控制,要么就是远离,要么就是换人。如果既不能远离又不能换人,我们就要想一想改变引发问题行为的人物的某些特性了。
  案例:前提控制(人)
  小G今年2岁半,妈妈是一位披着长发的美丽女子。小G很喜欢抱着妈妈的时候抓妈妈的头发,妈妈也总是开玩笑一样把笑着他的手拿开,每当这时小G就很开心。但是最近上小组课的时候,小G总是喜欢笑嘻嘻地抓旁边女生的小辫子。
  康复师们分析,小G抓头发的行为正在泛化,此时应该进行干预了。
  1) 小组课时,将小G和女生安排在两侧,让他抓不到女生的小辫子
  2) 建议妈妈把长头发盘起来,避免在妈妈这里得到强化。
  执行一星期后,抓女生小辫子的行为逐渐减少了。
  但是抓妈妈盘发的行为反而增多了!
  小G对于妈妈的新发型充满好奇,并以抓乱盘发作为新的兴趣点。
  康复师们有点烦恼了,不能将妈妈和小G隔离吧?
  没想到,第二天,小G的妈妈剪掉了长发,头发短的根本抓不住!
  估计小G还没适应,正在哭着和妈妈闹别扭,他似乎觉得这根本不是妈妈。
  妈妈解释说:为了儿子,剪掉头发算什么。
  经过几天的适应,果然,小G几乎没有抓头发的行为了。
  而环境中,既包括人也包括物,这就复杂得多。有时,我们可以让孩子避免去某些环境,但有时,一些环境是我们必须要去的。此时,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一些物或人,小小地改变环境,让孩子更加适应。
  案例:前提控制(环境)
  小G今年4岁,是一位轻度自闭症小朋友。他今天发烧了,妈妈准备明天带他去医院。
  上次去医院的时候,妈妈没做什么准备,急急忙忙带孩子就去医院了,在排队挂号的漫长等待中,小G要么去抠墙上的宣传页,要么被妈妈训斥哭个不停,后来还因为乱跑撞碎了医院的玻璃,把脚弄伤了。
 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,妈妈做了精心准备:
  1) 带上他最爱吃的好吃的。
  2) 带上平时不让玩,但他却很喜欢的ipad。
  3) 带上他最喜欢玩的汽车玩具和公路地垫。
  这样,等待的时间和无聊的环境就被有意思的事情充满了。
  小G在医院座椅上玩着ipad,吃着好吃的,心情不错,顺利完成了医院的各项检查,没有哭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