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成就梦想-让每一个孩子自信流利的与世界对话
137-1299-0429
太阳花之家-儿童潜能开发中心专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教育培训的服务机构

关于我们

高功能心智丨因果关系怎么教?

本文实操方法有点长。

适合有耐心的家长阅读。

配套视频课程直播预告:

普通儿童2-3岁开始逐渐掌握因果关系。

自闭症谱系及发育迟缓儿童在5岁前掌握因果关系,

将对进入普通小学起决定作用。

三、因果关系

1、固定因果

游戏重点:

开始,孩子们学习名词,名词静止不动,可摸可见;

接着,孩子们学习动词,动词快速发生,转瞬即逝;

最后,孩子们学习规律,规律存留心中,永不可见。

因果关系,是人类社会中,最重要的规律。

它从一因一果的固定因果关系开始发展,逐渐复杂为多因多果。

我们用因果关系的内在规律,将人与物、人与人、事与事联结在一起,

帮助我们解释世界,决策生活。

因果关系和时间概念有些相似,都是指事件的先后关系。

时间概念,仅仅罗列事件的先后顺序;

因果关系,在时间的先后顺序基础上,增加了内在的必然逻辑联系。

原因必然导致结果,原因必然在前面。

儿童学会了因果关系,行为上将逐渐脱离原始本能,而是寻求主观意义。这样,他们就从动物本能,成长为会思考的文明人。

当然,因果关系这样的内在规律,不可能一下子学会。

它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学习理解内化过程。

普通儿童大约在2岁左右开始萌芽因果关系,2-3岁快速发展。

到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小班时,儿童已经基本可以理解和表达大部分的因果关系了。随着年龄增长经验增加,儿童的因果关系将越来越深化、多面、复杂。

我们先从最简单的,一因一果开始。

场景:日常生活

康复师:1人

小伙伴:1人

心智能力基础:

1)能够独立理解并表达动词(初级、中级、高级)参考《儿童语言开发-实操手册》

2)能够正确执行并表达多步动作/操作 有一定时间概念 参考《儿童语言开发-实操手册》3)模仿能力 参考《儿童行为管理-实操手册》

目标1:天黑-开灯

天黑的时候,在屋子里先不要着急开灯。

康复师提问:屋子/天怎么了?

儿童回答:屋子/天黑了。

康复师提问:屋子黑了看不见,怎么办?

儿童回答(辅助):开灯。

康复师辅助儿童去开灯,灯亮了,屋子也亮了。

康复师提问:为什么要开灯?

儿童回答(辅助):因为屋子黑了,所以开灯

目标2:饿了-吃饭

带儿童玩累了,先不要着急吃饭。

在摆满香喷喷的饭菜的饭桌前进行提问。

康复师提问:张小明肚子饿不饿?

儿童回答:饿!

康复师提问:饿了要怎么办?

儿童回答:吃饭。

康复师提问:为什么要吃饭?

儿童回答(辅助):因为饿了,所以要吃饭。

然后再吃饭。

目标3:热了-脱衣

带儿童玩出汗,不要急着给孩子脱衣服。

康复师提问:张小明怎么了?

儿童回答:出汗了/热了。

康复师提问:热了怎么办?

儿童回答(辅助):脱衣服。

康复师提问:为什么要脱衣服?

儿童回答:因为热了,所以脱衣服。

然后再脱衣服。

目标4:脏了-擦干净

地面/桌子脏了,不要着急清扫。

康复师提问:桌子/地面怎么办?

儿童回答(辅助):脏了。

康复师提问:那怎么办?

儿童回答(辅助):擦桌子/扫地。

康复师提问:为什么要擦桌子/扫地?

儿童回答:因为脏了,所以要擦桌子/扫地。

然后再擦桌子/扫地。

目标5:其他

日常生活中,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原因。

还有哪些常见的因果关系可以教儿童?

请随时随地在生活中找到教学内容哦~

请注意,因果关系表达时,必须要求儿童独立将原因和结果都自己独立说出来,半句话不行。

2、奖惩因果

游戏重点:

固定因果中,一个原因基本对应一个结果,其关联是固定的。

这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。

接着,我们来学习:多个原因,一个结果,以及,一个原因,多个结果的因果关系。

在上一章中,我们学习了【奖惩游戏】。

在每一个设置代币的游戏中,都有可能发生得到代币,或者失去代币,得到奖励,或者没得到奖励的结果。

那么,在每一个游戏结束计算代币的过程中,都可以加入奖惩因果的教学内容。一旦儿童习得了奖惩因果,就可以建立奖惩和行为的联系。

由此,帮助儿童逐渐习得道德规范中的因果关系:好行为有奖励,坏行为有惩罚。

道具:代币奖惩游戏

康复师:1人

小伙伴:1人

心智能力基础:

1)能够理解并表达固定因果

2)能够理解奖惩游戏。

3)能够理解比赛游戏。

参考《儿童游戏开发-实操手册》相关章节

目标1:得到代币因果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,每次儿童得到代币,都要进行因果练习。

康复师问:张小明为什么可以得到一个星星(或其他代币)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先找到红桃3,所以得到一个星星。

注意:儿童必须说明具体原因,不能仅说因为做对了所以得到星星,避免儿童刻板记忆。

目标2:失去代币因果

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,每次儿童划掉代币/没有得到代币,都要进行因果练习。

康复师问:张小明为什么划掉星星(或其他代币)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乱动了,所以划掉星星。

目标3:得到奖励因果

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,每次儿童使用代币换取奖励(比如饼干),都要进行因果练习。

康复师问:张小明为什么可以吃饼干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得到3个星星,所以可以吃饼干。

目标4:没得到奖励因果

在需要代币的游戏中,儿童得到代币,但还没有得到目标数量代币,都要进行因果练习。

康复师问:张小明现在可以吃饼干吗?

儿童回答:不可以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不可以吃饼干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没有得到3个星星,所以不能吃饼干。

目标5:表扬因果

通过物质奖惩、代币奖惩等方式,儿童可以逐渐建立口头表扬/批评的理解能力。

当日常表扬儿童时,注意进行因果关系教学。

康复师问:老师为什么表扬张小明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讲故事讲得好(说明具体表扬事件),所以老师表扬我了。

目标6:批评因果

康复师问:老师为什么批评张小明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写字写错了,所以老师批评我了。

3、情感因果

游戏重点:

每一个情绪情感都有原因。

我们藉由因果关系,将情感与认知联结在一起。

这样,情绪情感就不仅仅是本能的释放或发泄,而变为可控、可变、可思的精神世界。

儿童社会化的重要能力,就是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。

情商的成长,即是如此。

我们将在下一章继续学习情绪情感的体验、命名、解释、处理。

本节,我们将顺应因果关系的发展体系,讲解“解释”情绪情感,即情绪情感的原因。

康复师:1人

小伙伴:1人-多人

心智能力基础:

1)情绪情感 参考《儿童语言开发-实操手册》

2)固定因果+奖惩因果 参考《儿童社交游戏-实操手册》

目标1:自己正面情绪情感的因果

正面情绪情感包括:笑、高兴、激动、有趣、好玩、舒服、感谢、惊喜、感动、满意、喜欢等

当儿童因为任何事情体验到以上情绪情感时,进行因果关系教学。

康复师问:张小明现在是什么心情?怎么了?觉得怎么样?感觉如何?

儿童回答:高兴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高兴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比赛赢了,所以很高兴。

目标2:自己负面情绪情感的因果

负面情绪情感包括:哭、伤心、难过、着急、生气、害怕、紧张、疼痛、害羞、不好意思、委屈、尴尬、讨厌、嫉妒、恼羞成怒等。

康复师问:张小明现在是什么心情?怎么了?觉得怎么样?感觉如何?

儿童回答:紧张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紧张?

儿童回答:因为我怕比赛输了,所以很紧张。

目标3:他人正面/负面情绪的因果

当儿童体验、命名、解释、处理了自己的情绪情感后,即可将已经学会的情绪情感泛化到他人身上。

当儿童看到他人正在体验情绪情感时,进行他人的情绪情感因果关系教学。

康复师问:妈妈是什么心情?怎么了?觉得怎么样?感觉如何?

儿童回答:生气。

康复师问:妈妈为什么生气?

儿童回答:因为张小明把妈妈的手机摔坏了,所以妈妈生气了。

4、事件因果

游戏重点:

在客观世界中,人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原因,这个原因也可以称之为动机。

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,对于我们理解整件事乃至理解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道具:目标中所有道具

康复师:1人

小伙伴:1人

心智能力基础:

1)理解轻重、力气大小等相对形容词 参考《儿童语言开发-实操手册》

2)理解和表达初级中级高级动词 参考《儿童语言开发-实操手册》

3)理解和表达多步操作,有一定时间概念 参考《儿童语言开发-实操手册》

4)能完成本书心智逻辑章节的相关游戏 参考《儿童社交游戏-实操手册》

5)完成本书因果关系中其他游戏 参考《儿童社交游戏-实操手册》

目标1:客观规律因果

康复师准备好威斯康星卡片和动物地毯。

康复师给小猫发的卡片都是红色的,

给小狗发的卡片都是绿色的,

给小羊发的卡片啊都是蓝色的。

以上操作康复师只做不说话,让儿童观察规律。

康复师发过几轮后,给儿童一张任意颜色(红)的卡片,儿童正确发给相应颜色的小动物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把这张卡片发给小猫?

儿童回答:因为小猫的卡片都是红色的,所以要发给小猫。

项目拓展:

想一想,还有哪些客观规律可以用因果关系解释?

目标2:客观事件因果

康复师和儿童一起玩跷跷板。

康复师比较重,康复师坐着的那一边在下面,儿童比较轻,儿童坐着的那一边在上面,儿童想要压下去却压不动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张小明的跷跷板压不下去?

儿童回答:因为老师太重了,张小明太轻了。

项目拓展:

任何日常生活中的行为,都有其原因。

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客观行为因果的练习。

你还可以想出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?

目标3:外因VS内因

准备一个大的重的箱子,一个小的轻的箱子。

康复师说:张小明,把大箱子搬到桌子上。

儿童搬不动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张小明搬不动箱子?

儿童回答:因为箱子太重了,所以搬不动。

康复师帮儿童搬箱子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老师能搬动大箱子?

儿童回答:因为老师力气大,所以能搬动大箱子。

项目拓展:

在开小汽车比赛中,如果在相同距离的赛道比赛,他赢了我输了,因为我开得太慢。

但是在不同距离的赛道比赛,他赢了我输了,可能因为他本来就离目标更近。

在生活中,还有哪些可以用内因外因解释的事件?

目标4:他人关系因果推理(明确已知)

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也是重要的因果关系。

假设儿童已经理解猫吃老鼠的关系。

康复师准备跳格子地毯和小动物玩具若干。

康复师让儿童把小猫放到1的格子里(1号房间)。

然后拿出小老鼠。

康复师说:小老鼠不想住在小猫旁边的2号房间。你能把他放到离小猫远一点的房间吗?

儿童把小猫放到了比较远的房间,比如10号房间。

康复师问:你知道为什么小老鼠不想住在小猫旁边的2号房间吗?

儿童回答:因为离得太近小猫会把小老鼠吃掉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你把小老鼠放到10号房间?

儿童回答:因为10号房间离小猫最远。

以上游戏案例中,猫吃老鼠的利害关系,就是小老鼠选择房间的原因。

项目拓展:

你还能想到哪些已知两人关系,决定行为选择的因果关系游戏项目?

目标5:他人意图因果推理(未知观察)

在心智与逻辑章节,喜欢不喜欢的游戏项目中,儿童能够通过老师吃什么不吃什么来判断老师的口味喜好。

接着,我们可以进行他人意图因果的游戏教学。

桌上有两种食物,一种是薯片一种是饼干。

康复师A吃了很多薯片并用表情和语气表现出:薯片真好吃呀!

康复师A吃了一口饼干,表示出厌恶。

康复师B把康复师A吃过的薯片(喜欢)和饼干(不喜欢)放到小朋友面前。

康复师B问:张小明,A老师饿了,你会把哪一个给A老师吃?

儿童选择薯片给康复师A。(儿童通过观察独立推理出因果关系)

如果儿童把薯片给康复师A,则需要康复师A明确表达:我不喜欢吃饼干,我喜欢吃薯片。

儿童重新拿薯片给康复师A。(儿童未能独立观察推理,需要明确线索提示)

康复师B问:张小明,你为什么把薯片给康复师A?

儿童回答:因为A老师喜欢吃薯片,不喜欢吃饼干。

项目拓展:

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,需要儿童观察推理出他人意图,然后做出自己的行为判断?

请让儿童用因果关系解释自己的行为。

也可让儿童观察他人的意图和行为之间的联系,并用因果关系解释他人行为。

5、评价因果

游戏重点:

在主观世界中,人们对他人做的每一次判断都有原因,这个原因可以称之为道德。

当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好是坏,勇敢还是怯懦,大方还是自私时,我们的评价标准来源于长期教养习得的道德。而道德又是如何形成的?

道德来源于行为奖惩,发展于认知理解,最终融合与自我意识。

当我们有了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评价能力,我们就能够获得集体中自己的位置,从而选择最合适的社交策略,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,知己知彼百战百胜。

道具:动画片

康复师:1人

小伙伴:1人

心智能力基础:能够完成动画片的问答、排序、回忆 参考《儿童语言开发-实操手册》

目标:主观评价因果

观看动画片《鼹鼠的故事》机器人篇。

儿童能够正确描述故事情节后,进行主观评价因果练习。

康复师问:你喜欢谁?

儿童回答:机器人。

康复师问:你为什么喜欢机器人?

儿童回答:因为机器人很勇敢。

康复师问:你为什么觉得机器人很勇敢?

儿童回答:因为他冒险救了小兔子,所以他很勇敢。

康复师问:那你喜欢大鲨鱼吗?

儿童回答:不喜欢。

康复师问:为什么不喜欢大鲨鱼?

儿童回答:因为大鲨鱼吃掉小兔子。

康复师问:那你觉得大鲨鱼是好人还是坏人?

儿童回答:大鲨鱼是坏人。

项目拓展:

儿童对自己行为的主观评价,以及因果关系练习;

儿童对他人行为的主观评价,以及因果关系练习。

思考题1:

有哪些常见的主观评价词汇?请列举至少10个。

思考题2:

如何教儿童主动提问为什么?

参考教材:《儿童社交游戏-实操手册》